《落花生》教学设计15篇
作为一名教师,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,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,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。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《落花生》教学设计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《落花生》教学设计1一、教材分析:
《落花生》是一篇叙事散文,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,落花生教学设计及反思——赵金红。一家人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,借物喻人,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、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,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,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,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,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。
二、教学目标:
1.理解课文内容,体会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含义,学习花生不求虚名、默默奉献的品格,懂得做有用的人的道理。
2.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背诵课文重点句。
3. 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。
三、教学重、难点:
1.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。
2.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。
四、教学过程:
(一)、直接导入,复习检测
1、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继续学习现代著名作家许地山的叙事散文《落花生》。
(板书课题)
2、本文为什么以“落花生”为题?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?哪些内容是详细描写,哪些内容是略写?
依据学生回答,板书:种花生
收花生
尝花生
议花生
3、“议花生”是本文的重点,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学习这一内容。
(二)、出示自学提示
1、要弄明白作者通过讲花生,说了一个什么道理?
2、看看父亲一共说了几次话?用序号标出来。
3、重点读读父亲赞花生的话,父亲谈话只是为了把花生称赞一番呢?还是为了让我们学习花生?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和我说的话的含义,教案《落花生教学设计及反思——赵金红》。
4、体会本文的写法。
(三)、师生合作探究
1、指名分角色朗读4—14自然段,想一想有几个人在谈话,他们各自都说了什么?
2、父亲说了几次话,哪句话是重点?对这些话你又是怎样理解的?
3、小黑板出示含义深刻的句子,让学生说说句子的含义。
(1)花生的好处很多,有一样最可贵:它的果实埋在地里,不像桃子、石榴、苹果那样,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,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。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,等到成熟了,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,必须挖起来才知道。
(2)所以你们要像花生,它虽然不好看,可是很有用,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。
(3)人要做有用的人,不要做只讲体面,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
4、扩展说说在我们现实生活中,有哪些像花生那样不炫耀自己、默默奉献的人?
5、体会写法:说说本文在内容安排上有什么特点,这样写有什么好处?
小结: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过收获节,议花生是主要的,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,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。其它内容略写,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,不能不写。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,做到重点突出,主次分明。
6、布置小练笔: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,你又从身边的哪些事物中受到了启发?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。
(四)、总结:这篇课文借写花生,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:人要做有用的人,不要做只讲体面,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。这种写法就叫“借物喻人”。我们还学习过哪些借物喻人的文章?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“借物喻人”的写法。
(五)板书设计
种花生:买—翻—播—浇
15、落花生 收花生:居然 要做有用的人
尝花生:几样食品
议花生:埋在地里 不好看 很有用
(六)、课后反思:
教学中虽然抓住了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,但是读的次数较少,没有做到在读中感悟。而且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也没有让学生当堂背诵下来,成为了一个遗憾。
《落花生》教学设计2一、激趣导入
昨天我看了《实话实说》,主持人讲述的是一个小孩偷钱被农民父亲狠狠地褊了一顿的事。今天我们要实话实说落花生。师板题:
落花生
本课作者许地山,他不仅写了《落花生》的文章,而且还以落华生做笔名。他为什么对花生有如此感情呢?下面学课文。
二、初读感知课文
1、检查预习:
谁知道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?指名上黑板写写。
2、请其他同学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,想想课文哪几段是主要的?
3、引导学生回答:
板书:
种花生──收花生──吃花生──议花生
(次要) (主要)
我们先学议花生这部分。
三、细读探究课文
1、请5名学生分角色读“议花生”这部分,把你认为最精彩的对话画出来。
2、学生读自己最喜欢的对话,并说理由。
(教师引导理解“它埋在地里,不像桃子、石榴、苹果……”体会苹果炫耀自己,而花生默默奉贤。)
3、出示小黑板:
读下面句子,说出你喜欢的理由:
⑴ 你们要像花生,虽然外表不好看,却很有用。不像那些外表好看,而没实用的东西。
⑵ 所以,我们要做有用的人,不做只讲体面,而对别人没好处的人。
引导学生懂得要做很有用的人,对别人、对社会、对国家有用的人,如雷锋……
四、回读课文深化认识
1、你们喜欢花生吗?全班分角色读全文
2、读完课文,你有什么问题吗?(鼓励学生质疑解疑。)读完课文,你有什么问题吗?(鼓励学生质疑解疑。)
3、在现代社会,你是想做落花生式的人?还是苹果式的人?请你实话实说。
(小组交流,再全班交流。)
4、很多事物的某一特点都告诉我们道理,大家去观察,并写下来。
《落花生》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:
1、知识与能力:掌握本课生字新词,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理解文章内容,并体会含义深刻地句子,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。
2、过程与方法:以读为本,通过多层次、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,通过抓重点语句,理解花生的精神品质,体会作者的启示。
3、情感态度价值观:学习花生不求虚名,默默奉献的品格,懂得“人要做有用的人,不要做只讲体面,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”的道理。
教学重难点:
重点: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,理解 ……此处隐藏25584个字……学了这篇课文,你想说点什么?把你的想法写下来,在小组内交流。
师:谁愿意毛遂自荐?
生:我想说:“我要向花生学习”。
生:做人不能光看外表,要看他是否有用;
生:不是有一句名言:“用珠宝装扮自己,不如用知识装扮自己”,我觉得说得真好。
生:我又学会了重点突出、主次分明和借物喻理两种写作方法,我想我的作文能力会更好。
生:我认为父亲的话有些不对,桃子、石榴、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,并不是炫耀自己,而是它们的生长特点。
生:老师,你不是说现在的社会是竞争的时代,它需要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吗?难道像桃子、石榴、苹果敢于展示自己才华,错了吗?
师:你们提得真好,的确现在的社会需要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,桃子、石榴、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,并不是炫耀自己,而是它们的生长特点。但父亲为什么要这样说呢?这里父亲只是打个比喻,作个对比,
诣在强调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。当然,任何比喻都是跛脚的。
师:现在的社会既需要像落花生那样的默默奉献的人,更需要像桃子、石榴、苹果一样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。
四、布置作业。
师:你们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,看老师留给你们的作业。
1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一篇读后感;
2、读许地山的其他作品(教师推荐书——《空山灵雨》《春的林野》,网址印在发给学生的资料上);
3、搜集整理许地山的文章和生平事迹,写出你的评价文章。(当然这个作业,可以用一学期,也可以用更长时间)
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项或两项作业
板书:
15落花生
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
借物喻人
15 《落花生》评价单
《落花生》教学设计15【学习目标】
1、学会本课六个生字,正确读写“居然”、“榨油”、“便宜”、“爱慕”、“体面”、“吩咐”“分辨”等词语。
2、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,背诵课文。
3、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,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,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,不要做只讲体面,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。
【课前准备】
1、学生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,教师准备关于落花生的课件。
2、准备一块小黑板,上面抄写好本课生字、新词。
【教学过程】
第一课时
一、解题导入
1、齐读课题,你知道“落花生”是什么意思吗?你是怎么知道的?
2、出示落花生的图片,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“落花生”。
3、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,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,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?今天这节课,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,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。
二、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
1、自主识字:
⑴ 小声读课文,画出生字新词。
⑵ 指名读课文,全班正音。
(如,“空地”的“空”读四声 kòng,“吩咐”的“咐”和“便宜”的“宜”在文中读轻声。)
⑶ 拼读生字,着眼学法,重点强化。
(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,并展示自己的学法。)
⑷ 在预习的过程中,你都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,用什么方法理解的?
(注重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,不要死背词典中的解释。)
2、读顺课文,感知文本内容:
⑴ 同桌互读,把课文读通读顺。
(给足时间让学生读书。)
⑵ 由同学互相推荐读,老师要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自己,多鼓励他们。
⑶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,看看你对课文都有了哪些了解?
三、默读课文,理清思路
1、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?请大家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。
2、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?你准备怎样给本文分段,为什么?
(讨论并明确分段。)
四、布置作业
熟读课文,抄写生字、新词。
第二课时
一、回忆课文内容,整体感知
齐读课题,回忆课文内容,想想课文围绕“落花生”写了哪些内容?
二、细读课文、突破重难点
默读课文,看看你对哪部分内容更有感受,再好好读一读。
(根据学生发言情况相机引导。)
1、种花生、收花生:
(略处理)利用评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抓住“居然”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、欣喜。
2、充分读书、突破重难点:
⑴ 自由读、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。
⑵ 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。
⑶ 出示第10自然段,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。
① 填表助学,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:
(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。)
花生 桃、石榴、苹果
位置 埋在地里 高高地挂在枝头
外表 矮矮地长 鲜红嫩绿
印象 挖起来才知道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
② 出示花生和桃、石榴、苹果的图片,同桌对比着读。一个读桃、石榴、苹果,一个读花生。
③ 指名读,评读: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?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?
④ 再次读,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?
(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不好看,可是它非常实用,默默地为人类奉献。)
⑷ 对比读句子,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:
“那么,人要做有用的人,不要做只讲体面,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。”
“那么,人要做有用的人,不要做讲体面,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。”
(两句话意思不一样,“只”是单单的意思,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,更重要希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、埋头苦干、不计名利,像花生一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。)
⑸ 通过填空,加深理解:
在你身边一定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,让我们来赞美花生,赞美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。
“我爱花生,它的好处很多,它虽然没有( ),但可贵的是( )。我们的( )不正像花生一样吗?他( )。我赞美花生,我更要赞美( )。”
三、召开小辩论会,张显学生个性
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、石榴、苹果一样的人呢,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?为什么?
四、总结全文、深化中心
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。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,父亲的话却深深印在我的心上。
许地山这样说,也是这样做的,他长大后埋头苦干,默默奉献,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,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,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。在抗日战争中,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,年仅48岁,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。让我们来一起读读他说的这句话:“我要像落花生一样,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,有用的人,我要为中华而生,为中华而贡献。”
文档为doc格式